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几天前,广西贺州市一村民在家附近的河边发现了一只从来没见过的鸟。
这只鸟长得像有点像鹭,但是全身是棕灰色的,远远看上去有点像小型翼龙。
这名村民观察到这大鸟已经在河边徘徊好几天了,从来没看到过它飞起来,好像是受伤了导致行动困难。
于是他向正在进行防溺水宣传工作的镇政府工作人员反映了这件事,但是工作人员也不认得这是什么品种的鸟类。
随后他们联系了当地的林业部门,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这只鸟只是不能飞,神态并没有萎靡,精神也还好,眼神犀利,好像在时刻保持警惕。
并且翅膀和腿看起来都没问题,还不时发出低沉洪亮的叫声,像老虎的低吼似的。
目前尚不清楚这只大鸟为何无法展翅飞翔,具体的症结还需进一步检查。
在这之后,工作人员便将大鸟护送回林业部门,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只极为珍稀的野生动物。
全球现存数量也就千来只,历来人们对它的目击记录非常少,堪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目前这只大鸟已经被妥善安置,专家将对它进行详细检查和疗养。
等它彻底恢复野外生存能力,会选取合适的湿地环境,按科学方法进行放归。
林业部门如此小心对待,这只大鸟究竟是什么品种?
«——【·海南鳽·】——»
原来这是一只海南鳽(jian),它还有个名字叫海南虎斑鳽。这是因为它的羽毛颜色搭配很有特点,像是老虎的斑纹。
海南鳽头部和背部是深褐色,上面点缀着一些白色的斑点,这些斑点在背部呈纵纹状排列,到了翅膀上则变成不规则的块状。
长嘴、长脖子、长腿,海南鳽是典型的中型涉禽,这些生理结构使它们能够在湿地、河滩等浅水环境中灵活地行走和觅食。
雄鸟的体长大约 55 到 60 厘米,体重在 500 克左右,雌性海南鳽的体型会更小一点。
海南鳽是我国特有的鸟类,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和两广地区等,在国外的越南也被发现有少量分布。
它们喜欢生活在海拔不高的亚热带气候区,像河谷农田,还有溪流、湖泊、沼泽等水域附近的茂密植被中,格外偏爱水流缓、水质清、岸边有高大树木的地方。
相关研究显示,海南鳽栖息在海拔较低的区域,是由于它们体内的血液含氧量比较低,这使得它们不能飞得太高或太远。
海南鳽是典型的夜行性鸟类,白天大多躲在浓密的树林或芦苇丛中休息,到了黄昏和夜晚才出来活动和觅食。
它们的性情比较孤僻,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集群。
海南鳽行动时十分安静,常常沿着水边缓慢行走,寻找食物。
它们通常会花费一整晚的时间来觅食,晚上七点半准时“上钟”,一直到早上五点才“收工”回家。
海南鳽的食物全是水里的住户,那些在水里游动的鱼儿、张着钳子的虾蟹、蹦跳的蛙类,还有藏在水草间的水生昆虫,都逃不过它的捕食。
它们觅食时,会选择水边或浅水区驻足,保持静止姿态,双眼紧盯水下,能捕捉小鱼虾的细微动作。
猎物出现时,脖颈发力,长嘴快速探入水中,精准捕获后便携猎物退到一旁。
有时也会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猎物后突然俯冲下去捕捉。
当它们遇到危险时,会迅速躲进附近的植被中,很少起飞逃离。
这是因为它们的起飞要进行助跑,并且胖胖的身体让它们无法持续飞行太久,所以它们更倾向于躲藏而不是逃跑。
海南鳽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4、5、6月。
它们会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大树上筑巢,巢通常建在离地面5-10米高的树枝上,这项工作由夫妻双方共同完成。
巢穴的构造并不复杂,主要由树枝、树叶、枯草等搭建而成。
这要花费它们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把“建筑材料”搭成一个又宽又大的盘子形状的窝。
雌性海南鳽每次产卵2-4枚,卵是白色的,表面光滑。
产卵后,由海南鳽夫妇共同孵化,在大约25天之后,雏鸟就从蛋壳中露出了头。
雏鸟破壳而出时,全身覆盖着一层雪白的绒羽,摸起来暖融融的。
它们的眼睛始终闭着,无法自主活动,更别提寻找食物了。
唯有依赖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喂养,从早到晚一口口投喂,才能获得成长所需的养分。
海南鳽夫妇会在夜晚外出觅食的过程中多次回到巢中,将捕到的食物撕碎后喂给雏鸟。
整整一个月的精心哺育,才让雏鸟积攒够离巢展翅的力量,真正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
而当雏鸟终于能独自应对生存挑战时,海南鳽夫妇便会离开共同搭建的巢穴,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分别走向新的生活轨迹。
可这样看似普通的海南鳽,为何却被称作世界上最神秘的鸟呢?
«——【·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放眼全球,海南鳽的数量少得惊人,总共也就近千只左右,是处境最危急的鸟类之一。
并且它是中国特有物种,且没有亚种分化,分布范围十分狭窄。
而且海南鳽白天休息晚上活动,它与人类活动时间错位,不容易被观测、记录。
它们成年后喜欢独居,从不成群,因此更不容易被观察到。
繁殖时,巢筑在高树隐蔽处,亲鸟孵化动静极小,这些都让它充满神秘色彩。
这些习性都加大了人们观测与研究的难度,让海南鳽成为世界范围内被记录次数最少的鸟类之一。
它们面临的生存挑战,不是漫长时间里自然环境的缓慢变迁,而是源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冲击。
森林遭砍伐,河流被拦截,湿地被排干改作农田或工地。家园受到侵扰、污染,它们就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之所。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也顺着水流渗入土壤,污染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导致雏鸟存活率大幅下降。
非法捕猎者为了利益铤而走险,设下陷阱捕捉成年个体,让本就脆弱的种群数量雪上加霜。
这些由人类主导的改变,正在以远超自然调节的速度压缩着它们的生存空间,成为威胁海南鳽族群繁衍的最大威胁。
参考:
贺州新闻网《全球仅存千只!珍稀海南鳽现身贺州山林》2025-08-12
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