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记得在学校时,印象最深的课文就是《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状态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泡茶时的注水技巧亦是如此。
壶起水落间,即便只有毫厘之差,也会让泡出来的茶汤拥有云泥之别。
曾在茶会上见过新茶友执壶高冲,只见沸水如瀑布般砸向盖碗中的明前龙井。
刹那间碎叶飞溅,滚烫水花泼湿茶席。
图片
而对座的老茶客只将手腕轻压,用壶嘴低吻盖碗内壁,水流便如春溪漫过青石,带起一股清香。
注罢合盖,七秒出汤。
倾杯时嫩栗香破空而出,鲜灵之气直冲天灵盖。
其实注水乃是分寸之间的艺术,并非依靠蛮力取胜。
只有壶稳、量准、水柔、心静,方不辜负枝头那一抹春色。
图片
《2》
首先,执壶如定海,唯有用手拿稳水壶,才能避免“翻车”的惨剧。
注水的第一要义,不是炫技,而在一字“稳”。
如果注水时手不稳,就会导致壶身歪斜,水流失控后四处撞击碗壁,可能会导致水流溅出,弄湿茶席。
并且时粗时细的水流极其不稳定,茶叶被冲得上下翻滚,碎屑容易堵塞水壶的盖缝。
四处飞溅的水珠弄湿茶桌是小事,但是不幸被高温的水汽灼伤皮肤可就大事不妙了。
这时不妨用拇指扣紧壶把,食指压住盖钮,中指托着壶底,呈现一种三角形的结构。
图片
毕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水壶的稳。
注水时记住大臂要贴近肋骨,小臂悬空,只用手腕缓缓下压,像盖章一样,切忌整条胳膊发力。
如果你的手臂没什么力气,那么整条胳膊都会抖个不停。
接着将壶嘴靠近杯子,注意壶口距盖碗沿大概小于5厘米,这样便于水流垂直注入,做到无声无溅。
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提梁式烧水壶,建议提的时候力道重心放在提梁的正中间,这样注水时会更稳当一些。
新手建议用细嘴的烧水壶,这样更容易控制水流。
图片
《3》
其次,注水时注七分,牢记水满则茶衰,“留白”才是高级感。
有句俗语叫“茶注七分满,留得三分是情意。”
意思是在为客人倒茶汤时,要给足客人“七分”的尊重和关怀,留下“三分”余地,这样客人接过杯子时就不会被溢出的滚烫茶汤烫到手。
这并非只是冠冕堂皇的虚礼,实际上是经过实践得出的存香铁律。
注水也是如此,注太多水对于泡茶来说真的不是好事。
注入过多的水容易漫出盖碗,进一步导致合盖后热气无处逸散,茶叶在高温牢笼中被“蒸”熟——绿茶失去鲜爽,白茶丢掉毫香。
图片
遇到需要“醒茶”的普洱时,正常需要进行“洗茶”的步骤。
但如果注水过多,本应唤醒茶魂的头泡茶汤,在过量的水中稀释掉了茶汁,泡出来的滋味自然就会偏寡淡。
毕竟水过多,茶叶的浸泡空间就容易不足,香气和滋味就无法充分地释放。
并且碗满则容易溢出,出汤时沸水泼洒,样子狼狈就算了,要是不小心再被烫伤那就真的大事不妙了。
一般建议注水至茶具的七八分满,比如盖碗留出1厘米左右的空间,为茶叶舒展与热气升腾留足空间。
图片
《4》
再者,注意高冲陷阱:慎学网上用来博眼球的高冲注水。
一些茶友看着短视频里茶人高冲注水,水柱如银龙入潭,煞是好看,便心痒痒也想尝试。
但是在尝试高冲注水的人里,十人中有九人会翻车。
高冲时,水流经空气冷却,入碗时已非沸点,茶叶内的芳香物质无法被完全激发出来;
并且像白毫银针和金骏眉这样珍贵的芽头遭到暴力的冲刷,容易毫落汤浑,鲜甜尽失;
水流裹挟空气贯入盖碗,加速茶叶的氧化,泡出来的茶汤汤色发黄,茶香变闷;
图片
这时候如果你连第一步拿稳烧水壶都做不到,加上高冲,四溅的沸水铁定会成为安全隐患。
因此注水时可以低位缓注,将壶嘴贴近碗沿,你会发现水流细密如泉眼漫溢。
最推荐的还是环壁注水法:将烧水壶的壶嘴提至盖碗上方,尽量放低位置,以盖碗内的干茶为中心,均匀打圈环绕。
等到注水的水位线接近碗沿时,就可以收手完成注水。
这样可以让每一片茶叶都均匀地被浸润到,香气次第绽放。
图片
《5》
最后,慎用定点注水:小心泡出半生不熟的茶。
定点注水被奉为“保留茶毫妙法”,实则不然。
定点注水容易出现翻车现场!
比如,容易泡出半生不熟的茶汤。
因为水流只浸透定点处的茶叶,所以周边的叶片依旧干燥悬浮。
这会导致出汤时茶汤半浓半淡,滋味产生一种割裂感。
还容易使茶叶受热不均。
图片
尤其像紧压茶,比如老白茶饼,很多时候外层已经释出了滋味,但内层还没泡开。
冲泡条索粗松茶,比如寿眉、滇红时,可以使用定点注水法,注水点选茶叶间的空隙,可以帮助叶片均匀地吸水;
冲泡嫩芽茶、紧压茶、球形乌龙,如铁观音、冻顶等茶时,不建议用定点注水法。
除非你特别了解茶性,否则还是建议用“环壁注水法”。
图片
《6》
注水,是茶与水的舞蹈,也是泡茶人静心的过程。
不必追求花哨手法,稳当、专注才是关键。
壶稳则茶安,水柔则韵长。
下次泡茶时,不妨放慢动作,感受水流与茶叶的互动,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